交通学院

当智能技术赋能交通教育——长春建筑学院交通学院开展 “AI赋能教师教学” 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5-06-21浏览次数:10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当下,AI赋能教学已成为推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教育创新的核心动力。对于新时代交通师生而言,掌握AI教学工具不仅能优化知识获取效率,更能通过智能分析、虚拟仿真等技术,解锁材料微观机理探究与工程实践创新的新路径,为投身智慧交通建设筑牢数字化能力基石。

  2025620日,长春建筑学院交通学院于智慧教室308举办主题为“AI赋能教师教学:开启教育创新新时代”学术讲座。出席本次讲座的领导有:长春建筑学院交通学院院长陈东丰、副院长李化东及学院教师代表出席。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交通学院副院长李国栋。

  李国栋副院长 以 “AI 赋能教师教学:开启教育创新新时代” 为主题,从背景、案例和未来趋势三方面展开。背景上,AI 大模型冲击部分专业化岗位,麦肯锡预测 2030 年美国低薪岗位减少 110 万、高薪岗位增 380 万,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大数据职位需求增长快,中国也出台政策推进教育数字化,AI 在教育领域涵盖助教、助学等六大方向。案例中,桥梁工程课程随行业 “智能建造” 转型调整培养体系,《道勘》课程借助三维建模、VR 仿真等手段及多元考核培养学生能力。未来,AI 与教师将 “共生进化”,AI 做 “智能助教” 负责个性化学习等效率工作,教师成 “成长伙伴” 聚焦深度引导,双方在教学模式、数据决策、伦理价值观等方面协同,拓展跨时空、虚实融合的教学场景。



   陈东丰院长在提问环节中指出:“如何避免AI技术在工程教育中陷入‘工具化’误区?”李国栋教授回应:“需构建‘AI效率工具+教师价值引领’的协同生态。例如在‘桥梁智能监测’教学中,AI负责处理结构应力数据,教师则聚焦引导学生理解数据背后的工程伦理——如灾害预警中的社会责任,实现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培养。”

   本次讲座不仅揭示了AI赋能教学的技术路径,更勾勒出交通教育创新的三大发展方向。建议在《交通工程数字化技术》中增设AI应用模块,涵盖工程数据可视化、智能检测算法等内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AI工具”的复合能力;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建立“AI+交通”实训中心,引入智能教学机器人、沥青再生虚拟仿真系统,让学生在真实工程场景中掌握AI技术的应用逻辑;以AI教学工作坊”为范例,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教育创新设计师”转型,例如开发基于生成式AI的跨学科PBL项目。

   未来,交通学院将以AI技术为引擎,持续推进“数字赋能、科教融汇”,让师生在智能技术与教育实践的碰撞中,探索交通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为我国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的发展培育兼具技术创新力与人文情怀的新一代建设者。




                               初审丨张娟爽

                               复审丨李紫晗

                               终审丨马琰 郭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