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特此,长春建筑学院交通学院召开党总支理论学习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5年10月9日,长春建筑学院交通学院在党团活动室开展党总支理论学习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参与此次会议的有:交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琰、学生支部书记郭梓睿以及全体党员。本次会议由党员李俊达主讲。

会议伊始,党员李俊达讲到,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强大动力。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弘扬抗战精神,必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青年一代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抗战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在和未来,要将其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领导干部要带头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抗战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厚植家国情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会议过程中,党员朱琳发表感悟,抗战精神里的“坚韧”,让我明白育人要耐住性子。就像先辈在艰苦卓绝中坚守信仰,我在辅导员岗位上,面对学生成长的反复与曲折,也需保有这份韧性——不急于求成,而是静待花开,陪着他们在试错中成长,在迷茫中寻光。抗战精神里的“担当”,让我懂得育人要扛住责任。先辈为民族存亡挺身而出,我作为党员辅导员,也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起责——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以正确的引导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他们明白责任与担当的重量。抗战精神里的“奉献”,让我领悟育人要甘于付出。先辈们为了国家牺牲小我,我在工作中也愿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倾听他们的烦恼,解决他们的困惑,在默默付出中,看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

学生党员于欣婷发表感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是确保民族复兴伟业薪火相传的重要保障。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精神传承是接续奋斗的核心支撑。只有把抗战精神融入育人全周期、贯穿成长全过程,才能让爱国基因在青年血脉里永续沸腾。坚持知行合一、践悟并进,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化为科研攻关的毅力、志愿服务的情怀、基层实践的担当,才能防止精神懈怠从小苗头演变成大危机。这不仅是对先烈的最好告慰,更是向民族复兴光辉彼岸奋勇前进的澎湃青春动能。

交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琰强调,“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激发民族复兴磅礴伟力的重要内核,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红底色。14年浴血抗战所锻造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利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这股精神血脉注入新时代党员的血脉灵魂,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钢铁意志。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一项持久而神圣的使命,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并肩。唯有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才能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洪流。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初审|于秋彤 孙旭娇
复审|于欣婷
终审|马琰 郭梓睿
